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嗡嗡嗡”,浙江嘉善边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无人作业车间里,智能化机器不停运转发出声响,机械臂上下摆动,一派加班加点赶订单的火热场景。
“公司订单已经排到了3、4月份,今年是我们外贸企业的‘订单年’”“我们准备参加10余场国际展会,并大力邀请海外客商到总部实地考察”“见到了客户,就见到了机会”……展望新的一年,企业负责人信心满满、底气十足。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我们已经挺过最困难时刻,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多。机器转起来,工人忙起来,订单多起来,消费旺起来,物流畅起来……各类经营主体信心激发,中国经济活力迸发。国际金融协会经济学家的报告判断:“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将是正在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中国”。
忆往昔,中国经济曾经受洪水、地震、非典疫情等考验,曾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中美经贸摩擦等挑战,但总是能履险如夷、化危为机,展现出强大的供给能力、适应能力和修复能力。
看当下,中国经济在前所未有的三重压力下,正稳中求进,恢复向好。爬坡过坎、闯关夺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我们满怀信心、充满豪情。
这样的信心,源自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回望抗疫三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千年梦想;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惊涛骇浪中掌舵领航,大战大考前镇定从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沉着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始终是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两个确立”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回首非凡十年,从把“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写入党章,到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载入宪法,再到以一系列制度安排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治国理政全过程各方面……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不断提高,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
新征程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就一定能够团结一致向前进,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这样的信心,源自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强大治理效能。
今年1月,中国首个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产品获批上市,让人回想起三年前:历时不到17小时,行程近万公里,两架飞机接力飞行,16台ECMO从德国法兰克福经北京运抵武汉;从中央到地方,全国紧急调配近80台ECMO直奔武汉……争分夺秒的紧急驰援、有力有序的跨境协调,只为挽救更多生命。
三年来,从第一时间科学果断作出决策,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会战,到10天建成武汉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雷神山医院的生死竞速;从数以千计企业迅速转产、仅用35天将全国口罩日产量提升约13.5倍,到2023年春节期间累计下沉干部380多万人次参与农村疫情防控、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对65岁以上的重点人群上门服务和随访989.7万人次……我们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一定能”。
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
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回望过去,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无不彰显了“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上一篇:借助乡村本身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
下一篇:“中国之治”迈向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