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随着国际环境变化和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不可避免要遇到来自外部的各种干扰和阻碍,会遭遇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考验,参与国际循环的方式必然要进行相应调整。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党中央针对我国发展环境条件变化,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着眼全局和长远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面对新的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发展环境,我们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在开放中把握战略主动,塑造积极可控的主动型国际循环,避免陷入单纯依靠外需拉动、过度依赖外部技术和资源、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缺失的被动型国际循环。
市场是全球的稀缺资源。中国作为超大规模国家,拥有很多国家所没有的巨大国内市场,这是“双循环”的物质基础,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主动塑造国际循环的独特条件和优势。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超过18%,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在30%左右,货物和服务贸易规模居世界第一,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有14亿多人口,占全球的近1/5,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14亿多中国人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意味着几乎再造一个相当于现有发达国家规模总和的市场,这个过程将创造十分巨大的商业机会。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加上开放的国际市场,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很多显著优势,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规模经济优势、创新发展优势和抗冲击能力优势。依靠这些优势,中国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形成了满足国际国内多样化需求的强大供给能力,形成了富于创造活力的产业生态,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这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各国企业投资中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产业和市场环境。我们要发挥好自身比较优势,不断巩固提升我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提升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积极塑造高水平的主动型国际循环。
主动型国际循环以强大稳健的国内大循环为基础。有了内需市场强劲、科技自立自强、产业完备健全、资源要素保障有力的国内大循环,我们就能够抵御各类极端情况冲击,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就更有底气,也更有能力抑制各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行为,能够更好地促进国际循环。畅通的国际循环会给国内大循环带来更加丰富的高质量要素资源、更加多元稳定的市场需求,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有利于国内现代化经济体系发育成长。过去3年,尽管全球经济贸易受到保护主义和世纪疫情的巨大冲击,但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对外贸易逆势大幅增长,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超过10%,出口年均增长11.6%。说明只要主动谋变应变,采取正确策略,发挥好自身优势,就能够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主动塑造国际循环,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全球共同繁荣。
我们要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不断扩大朋友圈,同一切和平进步力量一道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制定和维护各类国际经贸规则,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更好发挥作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巩固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推动共同繁荣和发展。促进海外市场和供应链体系多元化、稳健化,提高国际循环的韧性和稳定性。加强标准、法律、物流等领域国际循环支撑体系建设,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我们要在对外经贸合作中坚定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积极运用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以法律和经济手段维护包括在华外资企业在内的中国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要着眼总体安全、动态安全,全面提高开放条件下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健全安全审查、反垄断调查等国际通行的制度性安排,科学设定适应安全防护能力的开放水平,稳妥有序推进各项开放措施,提升国际循环稳定性安全性,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高质量国际循环,防止低水平数量扩张的低层次国际循环
我国此前一些年经历过对外贸易持续快速扩张的时期,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过巨大作用,但也存在扩张方式粗放、低价恶性竞争、过度消耗资源环境、贸易顺差过大等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上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有效提升我国参与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
我们要高标准建设贸易强国,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加强出口产品品牌、质量、渠道等建设,更大力度开拓国际市场,稳定对外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
我们要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大力度吸引和用好外资。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促进公平竞争,依法保护外商投资和经营权益。有针对性地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积极回应外资企业关切,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为外商来华从事贸易投资洽谈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留住有外迁压力的企业。积极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更加注重吸引中小外资企业来华投资。
我们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实施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发挥国际循环对国内区域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一批服务高水平国际循环的区域发展枢纽。发挥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各类开发区和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的先行先试作用,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积极探索试点对标高标准经贸协议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不断提升国际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下一篇:揭掉公款旅游“隐身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