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我们的先人们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在天文、算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创造了累累硕果,为世界贡献了无数科技创新成果,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贡献巨大,也使我国长期居于世界强国之列。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不仅产生了老子、孔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而且创作了很多伟大的文艺作品。实践证明,文化兴盛始终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作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我们要建设的文化强国既有一般文化强国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自身国情的显著特色。就共同特征而言,文化强国具有文化供给能力强、文化产品质量高、公共文化服务完善、文化制度健全、文化法治体系运转良好等因素。就鲜明特征而言,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是生机勃勃的,是体现普惠性、公平性的。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把握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增强公共文化建设能力。公共文化是事关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应大力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加大各方面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二是要增强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多的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在这一过程中,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消费模式等,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发展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三是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新时代新征程,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整体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最深沉的力量,文化的影响力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建设文化强国,要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力、影响力、引领力,使文化建设与各个领域的工作紧密结合,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成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内涵。
上一篇: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下一篇:砥砺再出发 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