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顶住了国外风险挑战和国内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带来的下行压力,消费较快恢复,投资持续增长,内需贡献稳步提升。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94.8%,比二季度提高10.3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22.3%,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个百分点。相关指标持续回暖,折射内需潜力持续释放。
以消费为例,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以来,线下消费有序恢复,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消费回暖跑出“加速度”,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特别是服务消费加快复苏。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8.9%,快于商品零售额13.4个百分点。前10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比前9月加快0.1个百分点。
消费回暖折射消费信心提升。从月度看,7月、8月、9月、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5%、4.6%、5.5%、7.6%,企稳回升态势明显。10月份商品消费增速加快,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上月加快1.9个百分点。户外运动、新型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升级类商品增势较好。
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元,同比实际增长5.9%,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
“中国居民消费空间广、潜力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宁吉喆表示,中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2.64亿60岁以上老年人,住房、看病、求学、养老、育幼等需求很大。释放这一庞大需求,要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重点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消除居民“不敢消费”的后顾之忧。
投资是供需协同发力的结合点。前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在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的背景下,投资增长呈现出较强韧性。同时,投资结构出现诸多积极变化。数据显示,前10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8.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3%、10.5%。投资对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持续发挥、不断显现。
今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各相关部门、各地区根据中央部署要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随着相关政策措施落地落细,民营经济发展出现积极变化,总体上保持恢复向好态势。民间投资降幅连续2个月收窄。前10月,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5%,降幅比前三季度和前8月分别收窄0.1个和0.2个百分点。
过去3年,民营经济受疫情冲击较大,特别是小微企业恢复需要一个过程。近期,国家统计局面向5.9万户小微企业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生产订单情况、经营情况总体改善。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以来,货币信贷政策不断提升支持民营企业质效,推动民营企业融资持续量增、面扩、价降,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下半年以来,多项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从提升投资意愿、畅通投资渠道、增强投资能力等方面综合发力,为提振民营企业预期和信心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任荣荣表示。
上一篇:中国商品博览会亮相厄瓜多尔
下一篇:复苏步伐稳健 国内市场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