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5]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培养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需要深刻理解自己国家在科学领域的历史贡献,同时认识到传统文化对科学思维和方法的深远影响。将传统科学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有助于学生树立对本国文化的自信。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写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不断深化,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掘。[6]传统科学文化代表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智慧和知识传承。这种文化与现代科技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以中医为例,青蒿素作为中国传统中医药的珍宝,经过现代科技的验证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能够挽救生命的药物,成为中国送给世界的宝贵礼物。屠呦呦本人也因在青蒿素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传统科学智慧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宝贵的启发和资源。屠呦呦曾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的礼物,而诺贝尔奖,是中国科技工作者为祖国捧回的一件礼物。”
将传统科学文化融入教育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视野,让他们深入了解自己文化的深厚底蕴,明白传统科学文化的价值所在。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历史渊源,并将科学教育活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丰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涵。中国古代在天文学、算学、农学、医药、水利、纺织、机械仪器、制瓷、冶金、造船等等领域创造了丰富的蕴含民族智慧的辉煌科技成就,形成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宝藏,蕴藏着中华文明精华的学术富矿。[7]中华文明历史中积累了许多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华传统科学文化中的内容在今天依然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同时,传统科学文化中涉及的知识内容相对较为具体形象,与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契合,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经常引入中罗盘、二十四节气、中草药、造纸术等内容,以满足幼儿对传统科学文化探索的需求。
研究幼儿园科学领域课程存在的问题,让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学习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科学课程,培养幼儿对生命和环境的人文关怀情感、意识和行为,促进幼儿科学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对幼儿科学教育研究者而言不仅是的理想,更是责任。[8]我们也应该在高职学前教育的课程中关注这些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的实践内容,促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古代科学,为我国古代的科技文明成就感到自豪,能够从《天工开物》、《九章算术》等传统文化中发掘传统文化教育素材,汲取古代科学家的智慧,拓宽视野,为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开拓思路,关注传统科学文化的传承,实现幼儿园教师培养到幼儿教育的衔接,培养有科学文化自信的新一代。
四、关注科技发展变化,明确未来人才培养需求
习近平在2021年9月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2030年,要基本形成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显著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9]在科技发展方面,我国基础工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工业品种最齐全的国家之一,这表明我们的基础工业正在蓬勃发展。同时,高新科技领域也发展迅猛,虽然仍有一些领域滞后于西方国家,但已经取得了许多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从量子信息到铁基超导,从嫦娥四号的月球探测到北斗导航系统的全球组网,以及C919大飞机的首飞成功,这些都是中国科技实力的体现。此外,磁约束核聚变、散裂中子源等设施建设取得突破。
这一系列成就意味着中国的人才需求正在从传统应用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变,这也将导致人才培养方式的变化。这一转变在多个方面表现出来。首先,不再仅需要普通的技术人员,而是更加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型人才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跨足多学科,具备综合能力和探究精神,能够在不同领域进行创新和解决复杂问题。其次,随着高新科技领域的崛起,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演变。传统工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与高新科技领域不尽相同,更加强调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因此,人才培养需要适应这些变化,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独立问题解决能力。
这一转变意味着中国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开始从传统应用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变,这也在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重心的转变中有所体现。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改革始于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颁布前后,尽管相关的理论研究已经比较活跃,但实践中的较多探索却带着“常识课”的烙印一路前行。直至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提出了“科学”领域的名称,明确了“探究”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勾勒出探究过程的基本框架,才开始了聚焦“科学探究”的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0]
随着高新科技领域的崛起,因此,科技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演变。传统工业所需的人才与高新科技领域有所不同,我们不再只需要普通的技术人员,而是更加需要具备探究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探究能力,即主动发现并追求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法,而不仅仅是接受现成的知识。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幼儿探究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在学习科学时,应该通过实际观察、实验等方式来主动探究问题,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与培养创新型人才所需的能力有明显的重叠,即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记录、推断、预测、合作讨论以及归纳总结等活动,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发展。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在这个逻辑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需要具备探究能力,掌握探究式活动的组织方法,还理解幼儿园科学的科学探究是为中国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作准备。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中的探索,涵盖了多个关键方面。关注学生的师德素养,以塑造具备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的未来教育者。同时引入科学家案例,培养科学家精神,使学生更加注重求知、严谨、客观、诚信、坚韧等科学家精神,为未来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支持。进而融合传统科学文化,树立科学文化自信,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本国科技文化。进而,继往开来,关注科技发展趋势,明确未来人才需求,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与科技人才培养之间的联系。
下一篇:活力显现 中国市场表现成为亮点